我忽然想到,蒙娜丽莎与维纳斯这两位西方最美的女人,现在都住在法国巴黎同一座宫殿里。因此,人们找不到不去这里的理由。
在没有去巴黎前,常遇到逢人说项的朋友,且大多不是画画的,语气深长地对我说:“你应该去卢浮宫看看。”一听到这样的劝告,我就知道,这朋友已经是去过巴黎了。但看些什么呢?大多却说不清楚。后来听得多了,我才发觉,卢浮宫在有见识的人心目中是一种身份的象征,就像去北京一定爬长城一样。到了巴黎的人,是一定要去卢浮宫的,因为不同诉求的人们在卢浮宫可以找到各自需求的东西。
卢浮宫的存在,在社会的象征价值上,远远超越了它所收藏的艺术作品本身。过去,卢浮宫以它精致而恢弘的建筑服务于王权。今天,王权在这里完全让位于艺术,受到全世界人们的膜拜。在当代世界中,获得广阔而儒雅的尊崇。卢浮宫精湛的建筑艺术、经典的艺术作品,与完整的历史述事融为一体,成为现代西方文明精神呈现的典范与楷模。今天,无论是学习艺术的,还是非艺术专业的人,来到法国,如果不去巴黎,就等于没有去过法国;到了巴黎不去卢浮宫,就等于没有去过巴黎。这种观念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染着。画画的人把卢浮宫奉为圭臬,仰慕艺术的人,也有过屠门而大嚼的意味;即使是不喜好艺术的人,也希望去看看里面住着的两位绝色佳人。
作为博物馆的卢浮宫,于一七九三年正式向社会开放。如果做个比较,这一年中国的乾隆皇帝,正在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使团的礼品清单上,大书“......无论该国正副使臣总称为贡使,以符体制”的时代。后来,经过拿破仑征用来的艺术作品,卢浮宫的艺术品收藏数量达到约四十万件。其中有雕塑、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。包括古代埃及、希腊、埃特鲁里亚、罗马、中国、印度等国的艺术品。卢浮宫作为一座城堡,有着与城堡不一样的气度。它接受了城堡的神秘,包容了博物馆的优雅,以及贝聿铭对它的当代阐释。它接受了王权与财富的狂妄,孕育了对爱和美的期冀与理想。其实,卢浮宫本身,已经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。
对于中国近代的许多艺术家来说,卢浮宫还有着许多难以言及的精神与价值信仰。
在卢浮宫看画,会被其铺天盖地的艺术品淹没,华丽的建筑与空间,衬托着艺术与美。这是一种精神力度非常大的感观劳动。艺术的强大力量,在宫殿肃静的空间里汹涌澎湃。我特别感动于在卢浮宫里,看到老师带着许多孩子在巨幅作品前临摹的情景。在孩子们的眼睛里,情节再悲剧的作品,也让位于绘画语言本身的美。我想这情景,才是卢浮宫里最感人的画面。这也让我忽然想起北京的故宫,哪一天,也能够把深藏在地库中浩瀚的艺术瑰宝,从不见天日的狭小空间里,呈现于无数怀着渴望的目光面前。而引导川流不息的人群,从觊觎帝王权势与后宫八卦的眼神与想象里,回到对艺术与美的崇仰。有时,只要我们内心怀着对美的颂扬与敬畏,就会撇开人的观念与好恶,去面对真实存在的世界。美的拥有者,会亲手把它捧到人们的面前。
卢浮宫收藏的艺术品,无论是在规模、数量、风格与作品类型、尺寸等方面,都是首屈一指的。如此没有边界的艺术盛宴,让不同时代的人事和景物,在观众的视觉中,交织成一个浩瀚而纯洁的美的世界。漫步期间,确实有如进入了艺术美的时空之旅。在卢浮宫里看画,就像窥视无数艺术家无穷的想象密码。从艺术的角度来说,虽然卢浮宫里有近一半的艺术品只有文物意义,但这并不妨碍它整体艺术美的和谐与价值。
有人说,卢浮宫的最大魅力,在于里面住着的两位“美人”。许多人把卢浮宫本身的华丽和数以万计的艺术作品推得远远的,理所当然地当作蒙娜丽莎与维纳斯的盛大陪衬。她们散发的魅力,被当做今天人们精神消费的奢侈品,吸引着世界各地许多男人和女人的双眼。人们反复地数着她们的名字,在华丽的空间中,噤若寒蝉似的晃动,继而豁然确斯。她们,为卢浮宫增添了无限的遐想与辉光。许多人在这两位幸运的女人身上,也看到了另外的一个卢浮宫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